消息一传出来,欧盟那头不少高官都公开表态说,俄军的这架次“特别危险”,根本不能容忍。北约也没闲着,直接让意大利的F-35飞过去,把那几架米格-31给赶走了。
北约发言人艾莉森·哈特也特意提了一句,说这事儿再次暴露了俄罗斯反应的冲动和莽撞,同时也展现出北约有能力应对这些突发情况。
不过,俄罗斯那边根本不承认,俄国防部很快就回应说,这三架米格-31是按照计划,从卡累利阿飞到加里宁格勒州的。
一直用监控设备把关,严格按照国际空域的规定来,没有一次越过任何国家的边界线。
其实,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说法,旁人听了都觉得挺迷糊,不太明白到底是俄罗斯军机真的飞入了领空,还是爱沙尼亚这边搞错了什么?
后来我查了查国际航空的规矩,才意识到,重点不在于“是不是越界”,而是在俄军机的飞行操作流程上。
北约称,这三架米格-31进入爱沙尼亚领空之前,关掉了应答器,爱沙尼亚的地面空管也没有回应无线电,甚至连飞行计划都没事先通知。
照理说,和平状态下就算是军用飞机,也得开应答器,好让空管能认出来,免得跟民航飞机撞到一块。
要是连这些最起码的措施都不搞,说它存有敌意也算不过分吧。
挺有意思的是,要是真的确认是非法闯入领空,就算现场把战机击沉,在国际法上也算自卫,可北约明显没敢走那一步。
为啥选米格-31?这机型可不是随便挑的
原本打算就把这事当成一次普通的军事碰擦,但后来一查,发现俄罗斯派米格-31去执行任务,背后可有不少心思。
先聊聊这款飞机的速度,最高能飙到2.83马赫,算是现役战机中速度最快的那一档。
之前它的前身米格-25,在实战中还靠着极速加速,巧妙地躲过了空对空导弹的追击。
就算北约的战机真的来了,要拦截甚至开火,米格-31要想跑掉,估计对方未必能追得上它。
再看看飞得有多高,米格-31是高空拦截机,能飞到2万米左右,紧要关头还能冲到2.5万米。
欧洲那边的战机里,只有台风勉强能爬到1.9万米左右,算是可以和它平起平坐进行拦截;至于阵风、JAS-39鹰狮这些,飞的高度和速度都差了不少。
美军的F-22和F-15倒是能跟得上,可是在波罗的海那边,美军的部署次数比欧洲国家少得多。
这样一来,俄罗斯派米格-31过去,基本不用担心会被拦截或者击中。
之前有人提过,欧洲或许能借鉴土耳其在2015年击落俄Su-24的那一招。
其实,那次事情跟现在完全不搭调。
那会儿土耳其用的F-16,无论是速度还是机动性,都比Su-24强得多,正是靠这个优势才能一招致命,干净利落。
现在碰上米格-31,欧洲的战机根本就没有那点优势,要真开打,怕是连个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都做不到,话说也就图个嘴上说说罢了。
要说更重要的,米格-31不仅仅是跑得快、能爬得高,它还兼任俄罗斯“匕首”超音速导弹的搭载平台。
在俄乌冲突中,这款机型多次携带“匕首”对乌克兰的重要目标进行攻击,打击成功率也是挺高的。
再说,“匕首”还能装上核战斗部,威慑力直线提升,让人挺忌惮的。
这次俄军的飞机编队是三架一组,得知道平时米格-31执行任务通常是双机或四机,三机编队其实更像两架来掩护,还有一架专门带导弹。这样一看,俄罗斯不只是试探了,还顺便展现了一下战略威慑力。
俄罗斯的试探,专挑北约“软肋”下手
其实这次在爱沙尼亚的事儿,并不是俄罗斯头一次搞这些“小动作”对付北约。
之前那十多架无人机闯入波兰,俄罗斯也没承认过。
现在把那两件事放一块一看,就能发现俄罗斯的套路挺一贯,不会冲动地挑衅,只做“后果在可控范围内”的试探,目的就是为了回应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。
为什么总是盯上爱沙尼亚这种国家呢?其实理由很 straightforward,就是波罗的海三国(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)军力实在不给力。
你看没,两眼一抹黑,两个战斗机编队都没有,只有几架直升机、无人机和训练机,防空这块主要还是仰仗意大利、英国、德国这些北约国家的援助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,防空的指挥权还不在现场,反倒是挂在北约总部那边。
等总部一发指令,再传到前线部队,光请示这个流程,米格-31都早跑了12分钟。这漏洞,估摸着北约自己也知道,但一直没搞定补救措施。
不过俄罗斯可不是啥国家都敢随便试探的,比如说,和爱沙尼亚毗邻的芬兰,基本上没遇到过俄军机闹腾,最多也就几次无人机越界,那点事儿也算是微不足道了。
怎么回事呢?主要是因为芬兰的实力挺硬的,不光有美式的F-35战机,还配备了以色列生产的“大卫吊索”防空系统,就算米格-31飞过来,想把它击落也不算难事。
看得出来,俄罗斯对待不同对手的方法挺分明,偏爱挑软柿子捏,一点也不傻。
爱沙尼亚也是没放松,引用了《北大西洋公约》第四条,要求北约赶紧召开紧急会议,还叫到了俄罗斯驻爱沙尼亚的临时代办,表达了抗议。
其实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自己毕竟没有军力,只能靠北约来帮衬。
不过,北约除了派出战机赶走一些和发表声明之外,也没做什么实质性动作。毕竟一旦跟俄罗斯真的闹僵了,后果可不是谁都能够承担得了的,大家都心里清楚,却装作不在意,装作若无其事。
归根结底,这次米格-31闯入领空的事情,表面看像是领空争端,实际上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一场战略较量。
俄罗斯这次搞的这波“可控试探”,其实就是想让北约知道别太帮乌克兰;而北约嘛,也想表明自己有底气,但又不敢真的把局势搞得太激烈。
毫无疑问,接下来类似的摩擦可能还会继续出现,不过只要两边都不越过那条底线,大规模的冲突基本就不会爆发。
对波罗的海三国来说,要是北约不赶快把防空缺陷补上,日后可能还得遭受俄罗斯的“试探”,这种忐忑不安的日子,估计最清楚的还得是当地的居民。
新手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