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底,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对华为的供货许可已经到期了,且没有续期,意味着华为官方无法再为PC设备预装Windows系统。
所以华为干脆和微软进行了彻底切割,放弃一切幻想,就像搞鸿蒙手机一样,又在PC领域蹚出了一条路来。
今年5月,首款鸿蒙电脑终于登场了,在当时鸿蒙电脑的专属生态应用还只完成适配了300多个,加速适配的有2000多个。
但仅仅4个月过去后,现在华为又传来了好消息。
据华为何刚宣布,鸿蒙电脑再次突破,适配的应用规模已经超过了8000个,还支持超700款专业设备和超1400款通用设备。
真的没想到,几个月就能发展成如此规模,再给鸿蒙电脑一两年的时间,我想生态就基本完善了吧!
其实现在想来,华为做鸿蒙电脑可不单单只是因为微软的断供,即便微软不断供,华为大概率也会做两手打算。
这事儿你得往深了看。现在全世界做电脑的,说白了就是在给微软和英特尔打工,硬件长得越来越像,系统用着都一样。
那为啥这么多年了,依然没人敢另起炉灶?因为生态这堵墙太高了,三十多年垒起来的,想绕过去太难了。
但华为偏不信这个邪,既然微软断供了,那我正好可以自己搞鸿蒙电脑,而且华为做的根本就不是仿Windows,而是要彻底改变电脑、手机、平板各干各的现状。
所以鸿蒙电脑直接亮牌了,核心理念就是“协同办公”,让设备像活了一样,能力互相调用。
这可不是小修小补,而是在别人建好的城市旁边,从零开始规划一座“新城市”。
现在华为规划的这座城市发展得有多快,都不敢想象。短短几个月,鸿蒙电脑的应用生态规模就从300多个提升到了8000多个。
尽管现在跟苹果和微软的应用库没法比,但你要知道,每个鸿蒙原生应用都不是简单移植,而是需要开发者用一套新的思路来设计。
华为在做的是帮开发者换“发动机”,而不是简单换个壳,这条路当然慢、当然难,但一旦跑通,就彻底摆脱依赖了。
所以很多人吐槽华为的东西特别贵,这事儿我很理解,华为的东西也确实贵。
但咱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看问题,在这份“贵”里,有一部分是在为“可能性”买单呢?华为已经画好了这个饼。
比如用鸿蒙内核实现一个应用在手机、平板、电脑之间无缝切换,这种跨设备协同,其实帮用户省了买多个设备的隐形成本,多花的钱,可以说是为“打破设备孤岛”的未来可能性买单。
因此你高溢价买的华为鸿蒙电脑,其实不仅仅是一台电脑,而是未来设备之间真正无缝连接的一种体验,是打破“你必须这么用”的垄断规则的一种选择权。
在联想等传统厂商困于“卖硬件送系统”的薄利模式时,华为正在将研发成本转化为用户体验溢价。
其实中国制造能够走到今天,靠性价比的路已经快到头了,未来需要的就是华为这种“不跪着挣钱”的底气。
华为就是在用硬核技术把定价权抢回来,用生态创新把话语权握在自己手里。
我觉得,你可以不买华为的账,也可以嫌华为的东西贵,但你不能不佩服这股子往上攻的劲儿,因为这口气真的憋了太久了,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!
新手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